谷歌在华磨合四年或要一朝放弃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0-1-14

“我早上接到了好多广告客户打来的电话,全是问谷歌中国会不会退出的事情。”谷歌广告授权代理商天擎科技总经理计建昨日对记者表示,他也不知道,谷歌方面也联系不上,只能看事态发展了。

他表示,代理谷歌的广告业务发展很快,都是以翻番的速度在发展。原谷歌中国三巨头之一,谷歌 CMO 王怀南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谷歌流量份额尽管没有百度大,但单次点击的收入比百度多,谷歌经历了四年的艰苦磨合,成为一个在中国排位前列的大公司,虽然占全球谷歌 3% 左右的营收,但在中国也是一家几十亿元营收规模的公司,一朝放弃将是是十分可惜和不理智的。

摩根大通分析师 Dick Wei 指出,如果 Google.cn 不能在中国运营,中国用户只能访问 Google.com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本土的广告主会把更多广告预算分配给百度,因为在中国缺乏其他更好的搜索引擎可选择。且由于 Google.com 的服务器位于海外,访问速度的延迟会更大,这将导致用户体验效果下降。

此外,由于谷歌对 Google.cn 的产品 ( 如地图、输入工具等 ) 未来的支持可能会相对较少,也可能会反过来加强用户对百度的依赖。

忆当年

时间回溯到 2005 年 7 月 19 日,微软 CEO 比尔 · 盖茨在西雅图豪宅迎来首批 10 名中国实习生;6 天后,他曾经最为信赖的技术顾问李开复博士离美抵京,并作为上任 3 天半的 Google 大中华区总裁,为“新东家”的中国攻略造势。

微软因此一怒之下将李开复告上法庭,认为他违反竞业禁止,但李最终胜诉。而李开复在中国一出场就打破了 Google 的一个惯例——乘坐头等舱来华。Google 自 1998 年成立以来,上至创始人下到普通员工,都一律乘坐公务舱出差。

形象的危机公关是李开复来华的头等任务。“雇用最好的人才”是李开复一大目标。李开复表示,Google 中国研发中心需要大量的顶尖人才,只要合乎标准,可以无限制地招人。未来的 Google 中国团队,是以技术研发为主的团队。

当时李开复引用一句西谚说,“模仿是对竞争者最好的赞美”,因此“百度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赞美”。他随后开展了 Google 中国工程院建设、招聘人才、引入搜索产品等任务。

2005 年是谷歌在中国落地,2006 年是招聘工作,2007 年是本土化产品年,2008 年的路线图则是产品普及。谷歌在中国是以 12 个月为单位,持续推进其战略。

在 2005 年 10 月,UT 斯达康首席运营官周韶宁担任 Google 大中华区联合总裁一职,与李开复、王怀南一起构成三驾马车。后来,一年后,谷歌运营未见起色。周韶宁和王怀南分别离开创业,直到 2008 年 1 月 SK 电讯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及总裁刘允加盟谷歌后,谷歌开始有了起色。

而谷歌的第一步是在中国把基础打好,包括招聘员工、组建管理团队、寻找合作伙伴、联动政府关系和构建本土平台五大计划;第二步是将更多的服务引进中国,如 Google 卫星地图、机器翻译等服务;第三步,通过引入 Google 价值观,同时进行大规模合资、收购、风险投资,改变中国的互联网生态。

相关文章